当前位置:首页>当地资讯>海航集团狂甩600亿资产:多为不动产 成"去杠杆"样本

海航集团狂甩600亿资产:多为不动产 成"去杠杆"样本

  • 2022-07-29 18:28:19

  • 编者按

    25年来海航集团的快速扩张正在酝酿着一场巨大的变革。从“买”到“卖”,短短9个月,“长江商业报”记者就没有充分统计其出售的近600亿元资产。

    海航集团成立于航空业,是海南省的一家小型航空公司,在与国航的竞争中处于劣势。然而,它是独一无二的,依靠收购和收购来扩大和不断增加杠杆。2014年,该集团跻身世界500强企业之列,2017年总资产超过1.5万亿美元,晋升至第170位。

    事实上,海航集团的债务比率很高。长江商报记者不完全统计,其17家上市公司债务高达6163.1亿元,其中10家A股公司8家负债率大幅上升(最近公布的数据)。

    根据北京一家大型投资银行的分析,在去杠杆化、风险发现或资本链压力加大的背景下,高负债杠杆海航集团可能面临更大的资本链压力。此外,疯狂的并购也带来了消化与整合的难题,有可能不可避免地回归其主营业务。(策划/姚海英)

    海航集团改变了投资“嘉年华”的收购方式,180度转变为“出售”模式。

    据“长江商业报”的不完全统计,自2017年7月以来的9个月里,海航出售了近600亿元资产,其中80%以上是海外资产,主要是房地产和酒店资产。

    2017年7月,海航计划以4.15亿美元收购美国GEE 34.9%的股份。出人意料的是,此次收购以流产告终,成为海航并购过程中为数不多的失败之一。

    现在,这是个信号。

    然而,海航集团“瘦身”的同时,公司的主要业务资产也在不断增加。3月28日,29日,海航集团中标保加利亚机场扩建运营项目,携手京东集团布局电子商务物流全球化。

    海航的未来将走向何方?

    上周,长江商报记者向海航集团发出采访函,但截至发稿时,尚未收到具体回复..

    4月4日晚,北京一家大型投资银行告诉扬子江商业报纸,海航的现金流很紧,出售资金可能被视为生存的断臂。这位知情人士表示,海航将重返主要业务,并可能考虑将部分核心资产的控制权让给国有资产,但不排除大型旅行或物流运营商。

    销售项目以房地产为主,占销售资产的89.15%。

    海航集团远非停在“瘦身”之路。

    据“长江商业新闻”报道,据不完全的新闻统计,去年以来,海航集团的销售额(包括出售的确切消息)已达26家,总成交价近600亿元。

    公开信息显示,这次拍卖是从去年7月开始的。那个月,海航打算以46.9亿元的价格出售天津航空公司的股份。2月初,该公司宣布已完成了天津航空公司48.21%的股份,并将资本增加了24.46亿元,以实现对天津航空的持有。

    去年下半年几乎每个月都出售资产。去年8月,1.8亿元售出海亮租赁75%,9月1600万元售出赖志华印刷10.27%,一卡通广告100%,NH集团1.14%,成交价分别为10亿元和1.6亿元。去年12月,95%的海洋花园以2.3亿元的价格售出。上述交易总额为62.76亿元。

    2018年,海航集团出售资产的步伐明显加快。

    今年前三个月,海航集团出售悉尼写字楼、嘉丰矿业及债权、淄博石油、九龙开德区、香港纽约曼哈顿第六大道写字楼,减持德意志银行股份、万江金租 35.87% 、 41 架飞机配租等,合计 508 亿元。

    “长江商报”指出,大部分资产是房地产,大部分是海外资产,总计452.86亿元,占今年售出资产的89.15%。

    有媒体报道说,海航在国外有很多资产出售,包括位于英国伦敦的金丝雀码头项目,以及在芝加哥和旧金山的两个项目。此外,国内资产如北京唐拉雅秀酒店、海口海航国际广场、三亚皇冠假日酒店、三亚喜来登酒店、、云南海航广场项目、苏州酒店项目等也可能进入可转让名单。

    值得一提的是,海航集团最近完成收购的资产,例如香港的启德机场,其中一些在去年3月才被收购。

    公开资料显示,海航资产出售计划远未完成.. 据悉,该公司今年将出售千亿资产。

    政府经常投资“嘉年华”,把九龙启德机场的地价提高一倍。

    与出售资产相反,海航集团经常进行“狂欢”投资。

    海航集团成立于1993年,到2017年底已发展成为一家大型跨国企业集团,先后建立了航空、酒店、租赁、IT分销等七大世界级产业,总资产超过1.5万亿元,收入近7000亿元,居“财富”世界第170位。

    海航资产的激增源于其大规模收购。据新闻报道,在过去的三年里,海航已经花费了500亿美元(超过3,000亿元人民币)在收购上。

    长江商报记者梳子发现,2015年,海航集团在美国海航集团一口气从波音公司购买了30架飞机。在英国,已经签署了超过150亿份发动机和相关服务合同。在欧洲,26亿美元收购了爱尔兰飞机租赁公司Avolon、瑞士机场公司瑞士港口、路透社总部和法国旅游集团的全部股份,总价27.3亿瑞士法郎(合180.3亿元人民币)。

    2016年,海航收购的步伐没有放缓的迹象。今年,该公司斥资60亿美元收购了美国科技公司英迈,并以65亿美元从黑石收购希尔顿约25%的股份。同年十一月,九龙启德的土地被拍到88.37亿港元,几乎是地价的两倍。当时的竞争对手是李嘉诚的长石地产、李兆基的亨德森产业以及新世界、恒大、新鸿基、万科等20家公司。

    事实上,在香港,海航集团是相当英勇的。在2016年11月至2017年3月的四个月里,海航斥资272亿港元,收购了四块地皮。

    2017年上半年,海航继续进行大规模收购和扩张。收购曼哈顿公园大道大厦22.1亿美元,占9.92%,香港汇利集团收购20亿美元,嘉能可石油储存和物流业务收购7.75亿美元,新加坡物流公司CWT收购13.99亿美元。

    目前尚不清楚海航收购了多少家公司,但在2009年,海航拥有不到200棵树,而到2017年,该公司拥有的全资子公司和控股子公司为454家。

    看看海航的收购,买下100%的股份,控股,至少有一个大股东,比如通过连续增资,成为德意志银行的最大股东。

    出售资产被指控负债过重,可能会在未来回归主要航空业务。

    海航集团从航空业起步,在快速、大规模的并购中成长起来,将来可能会回归其主营业务。

    事实上,市场对海航疯狂扩张的呼声、其大规模并购的资金来源、集团的资金链等问题一直高度关注。海航集团出售的资产,更多的被解读为过度负债,资本链有破裂的风险。

    “金融去杠杆,企业也要去杠杆。” 4 月 3 日,一位银行人士向《长江商报》记者透露,从公开信息来看,海航集团的很多并购都是通过杠杆方式进行的,包括银行贷款、债券融资、信托计划等,自身资金不够。 在去杠杆的背景下,海航的压力是不可避免的..

    去年年底,海航集团 CEO 谭向东表示,海航集团正在考虑出售资产,政策不允许其投资。 那些过去被允许这样做,但现在不被允许尽可能地退出的人,海航集团谭向东表示,海航集团正在考虑出售资产。

    一位经纪人告诉“长江商业报”,消息的组合,海航的正面萎缩已经是一个明确的事实,至于具体的步骤,取决于海航的杠杆率有多大,以及实际的资金缺口。当然,也包括海航集团的未来定位。

    湘松资本执行董事沈蒙告诉“长江商业新闻”,未来,海航集团有可能回归航空主业、规模越来越大的航空产业及其附属产业链的辅助性产业。

    与出售资产相反,在上月底,海航赢得了对保加利亚普罗夫迪夫机场扩建和运营的竞标,投资约6.11亿元人民币进行翻修和扩建,以确保后者36年的运营。此外,集团还与京东签署了与京东集团的战略合作协议。据悉,未来双方将在物流房地产、航空货运、冷链物流、航空旅游服务等领域开展合作,全面推进电子商务物流全球化战略,共同打造海航全球领先的航空物流生态链和现代物流生态系统。

    北京一家大型投资银行的一项分析显示,未来,海航可能会考虑出售其核心资产的控制权,更有可能被转让给国有资产。在他看来,如果海航集团朝这个方向走,大型旅游、物流和运输企业或航空公司.

    海航10 A股公司承诺超过97%

    银行贷款和债券在11个月内飙升了36%,2017年完成收购的东北电力已经破产

    海航集团切换模式出售资产,与其面临的资金压力直接相关..

    据“长江商业日报”的一名记者报道,截至2017年11月,海航的长期和短期债务达到6375亿元,比2016年年底增长了36%,而集团的总债务,包括上市和非上市公司,可能超过1万亿美元。

    在海航10家A股公司中,有4家的资产负债率超过80%,而去年2月完成收购的东北电力已经破产。

    同时,在10家A股公司中,海航持有超过97%的质押率,其中海悦股份等4家公司的质押率为100%。初步估计,1000多项股本认捐,融资约1000亿美元。

    债务上限来源于多年来航海集团的杠杆并购,通过银行借贷、债券发行和其他融资方式购买了超过3000亿元的资产。目前,它也面临着资产消化与整合的问题。

    北京一家大型投资银行告诉长江商业新闻,总体来说,“消化”并购的主题需要两到三年时间,而海航收购的大量海外资产的“消化”周期预计将持续更长时间。

    10A公司的总负债率为73.37%,4家公司超过了警戒线。

    海航推出了疯狂的资产转储模式,但其资产负债率仍在飙升。

    据“长江商报”统计,海航集团有A股公司10家,港股公司7家,其中A股公司总资产7952.9亿元,总负债5835.21亿元,总资产负债率73.37%。

    其中,海航控股、渤海黄金控制、天海投资、供销大志、海航投资、海航创新、海悦股份、东北电气等8家公司的资产负债率均大幅上升。在资产负债率飙升的8家公司中,有4家公司的资产负债率超过80%-天海投资85.12%,渤海黄金控股88.34%,海悦82.51%,东北电气163.56%。

    值得一提的是东北电力。东北电气是一项资产,海航直到去年2月才完成收购,当时的交易价格是市场价格溢出价格的两倍多。东北电气本身没有盈利,净利润在2013年至2015年期间继续下降。2016年,该公司的资产负债率为48.27%.仅仅一年,债务比率就飙升了115.29个百分点,增长了2.4倍。

    具体来说,截至去年九月底,东北电气的负债总额为15900万元,到年底已达5.01亿元。在资产方面,从2016年年底到去年底,它缩水了1亿元。去年,该公司实现收入3300万元,同比下降48.07%,净利润3.97亿元,是2016年亏损9900万元的2.99倍。亏损连续两年,公司一直是ST。

    A股公司债务的上升是海航集团整体债务水平的一个缩影.据公开数据显示,去年前11个月,海航的银行贷款和债券达到6375亿元,比年初的4687.5亿元增长了30%以上。如果算上海航的上市,未上市公司的总债务可能达到数万亿美元。

    海航的债务比率没有出现下降的迹象。自去年年底以来,海航集团频繁发行债券,债券利率居高不下。

    今年1月,其子公司渤海黄金发行了10亿元人民币的日债券。3月16日,海航与太平洋证券合作,计划发行50亿至100亿元的公司债券。

    不仅如此,海航集团的借款利率也很高。1月份发行的短期债券利率为6.5%,11月份发行的美元债券收益率为8.875%,去年12月与云南省政府合资的湘鹏航空公司发行的270个日债券利率为8.2%。

    “长江商业报”记者指出,今年年初,短期融资债券的收益率不到6%。

    杠杆并购使资本链更加紧密,四家公司所持有的所有股份都是质押的。

    海航的财务压力可能不仅仅是高债务和不断上升的债务,而是杠杆并购,从而收紧了资本链。

    “借钱买飞机,用飞机抵押,然后订购飞机。” 一位与海航融资有关的人士告诉《长江商报》记者,海航本身资金不够,严重依赖银行购买飞机和并购,首先通过信贷从银行贷款购买飞机,用飞机经营维持现金流,用现金流偿还银行贷款,同时利用飞机抵押贷款向银行再贷款订购飞机,购买资产扩张。

    “为什么海航主要在海外购买飞机和房地产资产?”知情人士表示,飞机是其主要业务,而房地产是一种更好的抵押贷款,有升值空间,在现金紧张时很容易变现。

    然而,如此高的利率大幅推高了海航的债务比率,一些银行担心它们对放贷变得谨慎。因此,海航集团将在直接再融资的道路上找到资金,包括固定增资、债券发行等。

    为此,海航集团继续推进资产证券化,同时通过收购上市资产。目前,海航集团在国内外已有18家上市公司。

    2015年4月,在短短一周的时间里,海航的四家A股公司发布了筹资指示,筹资总额达528亿美元。其中,海航控股(原海南航空)融资240亿元,海航投资120亿元,凯撒旅游(前称“易吃股”)融资8亿元,渤海黄金管理公司(前称渤海租赁)融资160亿元。在528亿元的集资中,海航控股和渤海黄金公司的集资主要用于购买飞机、海航投资和凯撒旅游,主要用于收购扩张布局。

    由此可以看出,海航集团的资本运营路径是银行贷款购买、抵押贷款再贷款并购扩张、促进资产证券化、然后发行债券、固定增资等直接融资、再收购扩张等周期。

    值得特别关注的是,海航集团再融资、股权质押融资技术极为娴熟。

    长江商报记者梳理发现,到目前为止,A股10家公司中,海航持有97%以上的股权质押率。其中,海航以天海投资、海航投资、海悦股份、东北电力等四家公司持有股权质押、海航控股、供销大额股权质押率达99%以上。

    不仅如此,这些质押还有长期的循环质押.截至3月15日,渤海控股股东海航持有的21.59亿股中有21.15亿股被质押,质押率为97%。97%海航资本协同行动,深圳兴航融资,天津通万投资控股全部股份质押。目前,渤海黄金控制已暂停。

    海航控股拥有最多的质押笔,迄今共有258支,占其股本质押率的99.97%。

    一些并购目标“消化不良”。

    杠杆并购的标的资产,有些“消化不良”,否则会加重财务压力。

    长江商报记者指出,在主要航空业方面,海航集团基本上无法与国航、东航等三大国有航空公司竞争,因此海航将更多地向海外布局航空领域。早些时候,为了获得中欧航空权,海航投资了法国蓝鹰航空公司,成立了加纳AWA航空公司,并持有巴西蓝航空公司、葡萄牙航空公司和其他海外航空公司的股份。此外,在中国,海航还收购了多家航空公司,如天津航空、乌鲁木齐航空等。

    目前,对这些航空公司的投资并不十分理想。比如蓝鹰航空,虽然修改了三次开机时间的路线,但到目前为止还没能得到它想要的。

    此外,在航空布局上,海航集团对收购航空公司的地位也含糊不清,无论是追求金融投资还是产业协调,都不清楚。比如海航的14家国内航空公司,运营模式涵盖了全面服务、低成本、区域性和混合型,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海航实现了规模的快速扩张,但集团的内部航空公司之间存在内摩擦,定位在五星级航空公司的品牌形象中,或者会受到其他兄弟航空公司形象的影响,毕竟有些航空公司的服务标准等都难以与海南航空公司相匹配。

    不仅是航空业“消化不良”,海航集团收购的酒店资产没有显示出显著的效果。

    最典型的收购是西班牙的NH酒店集团。2013年,海航集团以2.34亿欧元收购了NH酒店集团20%的股份,成为其第二大股东,其次是1.25亿欧元可转让股权,升至29.5%,成为最大股东,并拥有4个董事会席位。

    然而,2016年6月,NH酒店集团撤换了四名指定董事,理由是海航收购布宜诺斯艾利斯酒店集团可能与新航存在利益冲突。结果,NH酒店集团的收购遭遇挫折。

    在回应海航收购酒店资产时,一位分析师表示,海航在酒店行业没有自己的愿景,感到有点困惑。nh是一个中端品牌,Carlson是一个中高档品牌,除了斥资65亿美元入股希尔顿之外,它还打造了自己的唐拉雅秀高端品牌。“大量酒店资产在手,无论是股权投资还是产业管理,我都不明白!”那个人说。

    一家大型投资银行告诉长江商业新闻,一般来说,“消化和吸收”并购目标需要两三年时间,这可能需要更长时间。海航集团是如此频繁和大规模的并购,它认为它的并购是大规模的,既没有精力也没有时间消化,这是不足为奇的后遗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