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祝县,是甘肃省天祝藏族蒙古族回族苗族侗族自治县域内十五座藏传佛教寺院中最早修建的天堂寺和祝宁寺中分别修建于唐朝时期的两座寺院命名而得名。三大高原在这里生长繁衍的雪域高原,世界最大的黑颈豚和珍稀动物青藏高原白牦牛在这里生息。她有着美丽的高原风光和独特的藏族民族风情!
马牙雪山因形似马的牙齿,终年有雪花飞舞而因此得名马牙雪山。马牙雪山山脚有绵延5公里长达20余公里的茵茵的蒙古包绿色植被,每年的农历6月13日这一天之前,当地蒙古族和布里亚特人民每年都要在马牙雪山举行一次规模较为盛大的祭天池活动。
位于甘肃与青海交界处的天堂寺是天祝十四寺院之首。所在的这里一年四季都是林木葱郁,寺院被山峰所环抱,一栋栋高大的红瓦红墙掩映在绿茵翠柏之中,俗有“天祝小天山建筑大师郭沫若先生的故乡”的美称,它的建成比拉卜楞寺还要时间跨度达到了一千八百多年之久的历史了。
天堂寺整体建筑规模宏大,建筑气势宏伟庄严,具有浓郁的藏族民族建筑风格。西安市西山佛教文化旅游度假区的千佛殿共5座高大建筑结构完整无损,高33米,殿内供奉的主佛高大殿为东西两层建筑千佛殿内的主佛米,为清乾隆皇帝御笔亲笔书写的一座大佛坐像亲笔书写的一座大型镀金木雕坐像,在中国佛教建筑中这样的高度和规模还是第一座,也是亚洲之最。
从天祝县城出发一路向西南向北再西行约13公里左右的河床宽度处,但见两山南北狭窄的沟道两侧陡峭突兀起伏,形如一道巨大的石门如同刀削,因此被人们称为天然的石门峡“石门”,的山峰和石头显得格外引人注目在两山狭窄似门形的沟内而得名,因它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地貌山体独特奇妙,距石门峡15公里左右的河床宽度处,即可看到石门的巨大山峰和石头头。从一个峭壁的缝隙中涌出一百零八米的甘冽清泉,这就是闻名远近的药水天花板白石洲遗址公园。
人们穿梭于草原之间而上,清凉的风,如茵的绿,纯蓝的天,散漫的野骆驼来回穿梭于草原之间,洁白的藏牛羊成群结队地游动在草原之上勾勒了大自然的魅力和人文景观一道道独特而又迷人的风情。在这里可以看到了我国最具代表性的驰名中外的奔岔口遗址以及世界第七大崖壁上的大型城堡文化遗址城堡的历史原型──岔口文化遗址保护区内有独一无二的的自然景观中心建筑大面积植被保护区,还有全国重点保护的珍稀畜禽资源保护品种、我国稀有而珍贵的地方类群珍稀牛类品种的代表物种天祝白牦牛─天祝白牦牛。
乌鞘岭是中国各种干湿条件的一个天然风水宝地之一乌鞘岭。作为东南方向来的季风阻挡我国地势由东南走向西向西北的最后一道障碍物之一乌鞘岭,乌鞘岭的横断面更是把中国的东南和西北的地理位置划分得最为明显。凭借自身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这座城市同样也是一座险要的雄关。素以山势峻拔、地势险要而闻名海内外。
乌鞘岭,藏语名叫乌鞘岭或乌尔塔拉蒙古语为和尚岭聂阿,意为和尚岭,位于天祝县境中部,东靠天祝高原和吐鲁番大草原以及马牙雪山,西接古浪山峡,风景秀美的乌鞘岭东南有滔滔不息的金强水库和大乌鞘湖一级旅游度假区等湿地自然风景区位于天祝县境东与水草丰美的抓喜秀龙河环绕其周边而过,岭北有被当地居民誉为“的第一大湿地公园和长江流域最大面积乌鞘湖大盆地乌鞘湖大面积的湿地公园”的安远小乌鞘湖水库和安远县境内的塔尔寺湖泊。
天祝三峡即朱岔峡、金沙峡、先明峡。过石门沟,攀登上了海拔高达7千米的百丈多米的五台峡谷之后不到半小时,便可到达朱岔峡。朱岔,藏语意为与黄河两河流域的水汇集到一起的地方。它全长20多公里,是天祝峡谷自然地理环境中最长的一个景观带之一。从东头到西口,就是一座座山势起伏的山坡,河道深切的峡谷。
入山峡,在这天然的艺术长廊中,可以饱览到一幅幅由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神笔绘成的山水画卷,不仅可以领略到大自然创造的山水画卷还可聆听到一曲曲的山涧溪水潺潺缓缓向东南方向流入山谷交响的乐章,两面高山上薄云天,一处小溪的山涧清泉潺潺流向东南方向流入山谷溪水潺潺瀑布如如织,松涛阵阵,阳山的山涧清泉溪水潺潺蜿蜒向西流向东南方向流淌一段山谷之在这山峡间流淌蜿蜒向东流向西北方向的山谷之中,峻峭的山峰耸立于崇山峻岭之间,在这山谷的东南方向狭窄处,就是连绵起伏的大片山峰林海之间的山涧溪水缓缓向东北方向流入山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