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旅行交流>山西省地质遗迹调查服务“三大旅游板块”事业发展

山西省地质遗迹调查服务“三大旅游板块”事业发展

  • 2022-05-25 04:02:07

  • 媒体(或公众号)转载需注明:来源于《中国地质调查成果快讯》

    摘要:通过此次调查,山西省已发现3个大类、10个类和24个亚类重要地质遗迹168处,其中世界级12处、国家级87处、省级69处。为有效保护与合理利用这些珍贵的地质遗迹资源,山西省已批准和建设各级地质遗迹保护区25处,包括国家地质公园10处、省级地质公园9处、国家级古生物化石集中产地4处、国家矿山公园2处。

    1. 项目概况

    “华北地区重要地质遗迹调查(山西)”子项目,归属于“全国重要地质遗迹调查与保护研究”项目,由山西省地质遗迹保护事务中心承担。项目周期为20152016年。主要目标任务是摸清山西省重要地质遗迹资源家底,深化地质遗迹调查理论和保护方法研究,分析其分布规律,建立数据库,提出有效保护与科学利用建议,支撑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对地质遗迹的保护管理工作,服务地质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

    2. 成果简介

    1)初步查明山西省重要地质遗迹数量与等级,确定了重要地质遗迹保护名录。通过室内资料收集和野外补充调查,完成全省重要地质遗迹的调查,基本摸清了全省重要地质遗迹资源状况。山西省已发现重要地质遗迹168处,分为3个大类、10个类和24个亚类(基础地质大类地质遗迹80处,地貌景观大类地质遗迹87处,地质灾害大类地质遗迹1处)。其中,既有几十处国家级典型层型剖面,还有独具特色的太行山大峡谷(图1)、红色嶂石岩地貌(图2)、碳酸盐岩峰丛及溶洞(图3)、大同火山群(图4)、宁武冰洞、黄河壶口瀑布、黄河蛇曲谷(图5)、运城盐湖等地貌景观,更有榆社哺乳动物化石产地、华夏植物群化石产地、丁村和许家窑等古人类遗址、大同晋华宫和朔州安太堡煤矿采矿遗址等等。采取专家鉴评和对比分析两种方式对全省重要地质遗迹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表明,全省重要地质遗迹中,有世界级12处、国家级87处、省级69处,国家级以上地质遗迹占全省重要地质遗迹的58.9%

    1 壶关太行山大峡谷——八泉峡

    2 陵川锡崖沟红石峡谷

    3 陵川王莽岭碳酸盐岩地貌

    4 大同火山群暮色

    5 永和乾坤湾

    2)查明了山西省重要地质遗迹资源分布规律。分别从行政区域分布、地貌分布、地质体分布3个方面总结了山西省重要地质遗迹的分布规律,具体为:①全省重要地质遗迹广布,忻州市分布最为集中,晋南各市分布较为均衡;②重要地质遗迹分布极不均衡,主要集中于吕梁山和太行山区,即地貌大区中的东部褶皱断块中山与高原大区和西部褶皱断块中山大区分布的地质遗迹最多,密度最高,而黄土高原区及断陷盆地重要地质遗迹较少;③山西省的沉积岩中地质遗迹最多,但密度最小,大多以碳酸盐岩为载体;变质岩中次之,但密度最高,多为剖面类地质遗迹;岩浆岩中地质遗迹较少,密度也居中。

    3)建设完成了山西省重要地质遗迹信息数据库。调查形成的一系列地质遗迹文、图、像等资料进行系统整理入库,完成山西省重要地质遗迹信息数据库建设。地质遗迹数据库共录入各类重要地质遗迹点168处、信息表168份、电子照片1200余张。信息数据库为全国和省内开展重要地质遗迹保护与管理提供基础资料及科学依据。

    4)支撑地方发展需求,加强项目成果应用转化,提出了地质遗迹保护规划建议。项目实施过程中,取得的项目成果积极服务于省内的省、市、县三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为其提供技术支撑和政策建议。成果被用于3个配套项目、3处国家级古生物化石产地申报、2处国家级古生物化石产地规划编制和2份地质遗迹影响评价报告等。此外,结合山西省地质遗迹保护现状、保护规划原则和方法,将山西省重要地质遗迹保护规划分为四类,建议申报世界地质公园4处、建议申报省级地质公园12处、建议申报古生物化石集中产地4处以及建议建立地质遗迹保护点50处。

    3. 成果意义

    通过本项目的实施,摸清了山西省重要地质遗迹资源的分布和资源利用现状,为地方政府科学利用自然资源提供了重要的参考,符合山西省推进旅游+转型发展整体部署,为山西省打造“黄河、长城、太行”三大旅游板块提供了丰富的自然资源,将有利于地质遗迹的保护与开发利用,有利于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有利于加快山西省的生态文明建设。

    (山西省地质遗迹保护事务中心 雷勇 李屹峰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