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旅行交流>南太行十八缸-白陉古道七十二拐-南北拔绝

南太行十八缸-白陉古道七十二拐-南北拔绝

  • 2021-10-31 00:09:40


  • 2018年4月14-15日,首次报名参加“龙行天下户外” “南太行十八缸-南北拔绝”商业户外活动。

    人生不止有诗和远方,远方还有异彩纷呈的新朋友,结识这些新朋友的快乐甚至于胜过欣赏、攀爬新地貌的快乐,有意义的一次远行。

    两天行程共徒步36公里,累计爬升3000米。


    第一天,十八仙誓捣十八缸。

    十八人,驴线累计爬升1800米,距离约17公里。


    乘火车卧铺于清晨抵达河南新乡。

    领队华南虎早已探好吃饭的地方,早餐后集合,总领队在家坐镇,嘱咐按时发车,租车前往山西陵川。



    中途停靠宝泉水库观景平台,可惜我们这辆车大家都睡着了,提前抵达进山口等候后车。


    漂亮姐姐胆子也大,从姐姐那里取来青春永驻的真经:“过好今天不想明天事”。

    这里是典型的南太行分层山体构造:下部为红色的嶂石岩,上部为白色石灰岩,村庄和公路分布在中间平台上。

    嶂石岩地貌为中国三大砂岩地貌(丹霞地貌、张家界地貌)之一,主要由易于风化的薄层砂岩和页岩形成,可以形成绵延数公里的岩墙峭壁,多由红色石英砂岩构成。


    进山口,陵川县马圪当乡地八洞河村,也是我们第二天的终点。老乡家里院子后面的厕所免费使用,民风纯朴。

    老乡告诉我们刚下过雨,十八缸无法通行。


    当地老百姓都叫这里西沟十八缸,峡谷是水缸一样的崖壁地形,用缸形容非常贴切。

    学名壶穴:因急流中常有涡流伴生,水流中携带的砾石对坑穴的侧壁进行不断刮擦,使得坑穴壁光滑如镜,其形似井,有「石面桶」之称。

    发育条件:1.岩性为中粗粒的花岗岩 2.水量丰富 3.藻类等植物的生物风化。



    地八洞河西沟,开始很平缓,泉水清澈。

    峡谷逐渐变窄,一处山洞,暗河倾泻而出。 

    进山路一开始还看不出异样。

    来之前看天气预报这里刚刚连续两天中雨,我有担心缸里会有水,结果一语成谶,走进山谷不远,水深没人的一口大水缸阻在了峡谷正中。

    人之所以能是相信能,安躬从一开始就相信我们能过去,这一点最佩服他,临时前告知他东西尽可能少带,但他还是背上了登山绳,飞虎爪、座式安全带、护膝、备用袜子等等。

    我们之前先到了一队沈阳户外队,他们请了当地向导,在大水缸面前踌躇良久后决定放弃,后又不甘心折返回来,我们两个队一起努力想办法。

    幸好安躬带了飞虎爪,将水缸另一侧的木梯拉了过来,大家群策群力,沈阳队里有几个退伍军人,找来了粗树枝,他们带了废旧布条做的绳子,没有收绳之虞,很实用。

    利用布条将两个仅有的梯子接成了一个长梯子。


    象放吊桥一样把长梯往水缸对岸放,在大水缸上面架起了一座通道。

    我们领队华南虎年龄不大,但虎虎生威,他第一个尝试走向大水缸对岸,石壁异常湿滑,华南虎突然滑落下来我的心提溜到了嗓子眼,眼见他抓紧了唯一的铁链奋力攀了上去,人群情不自禁暴发出热烈的掌声……想起辛弃疾的那道《贺新郎》:“正目断关河路绝……看试手,补天裂。”

    不知是谁唱起了《团结就是力量》,浑厚的男中音,这是我听到这首歌最好听的一次。

    后来得知虎子胳膊这时已经受伤,直到中午吃饭时大米才帮助处理好。


    丽姐姐胆子大,第一个走上了紧贴水面的木梯。

    这时发生了意外,丽姐姐和安躬同时落水,关键时刻丽姐姐临危不乱,紧紧抓住了上方的绳索,大家合力将二人拉了上来。

    同行队友一起帮忙,迅速帮丽姐姐换上了备用的衣服。

    找到老乡请求帮忙在他们临时住的山洞里生火烤一烤丽姐姐的鞋,老乡欣然答应了,也没有收费,让人温暖。平时使用梯子是需要付费的,今天老乡也没有向我们索要。


    安躬的手机在裤子口袋里,我取出后赶紧关机。万幸,北极狐G1000面料救了这手机一条命。丽姐姐英明,手机放在了上衣口袋。看到有人取出了防水袋包好手机,我也赶紧照做。

    过去几个人之后,梯子再次脱落。

    几经试验找到了最佳固定方式,梯子搭在大水缸之上,老帽和蛮吉踩住的一点是关键位置,大米和吉祥拉住的是上方辅助绳索,大家轮流操作。沈阳队通过后我们队的人也依次通过大水缸,移交给后来赶到的第三只户外队。

    蓝色和黄色登山绳全部是我们队的,第三队负责收绳,华南虎留了联系方式,萍水相逢,第三队很讲信用,事后妥妥地交还给了我们,老乡也热心帮我们传递。我所接触到的户外领队无一不仗义豪爽,都是人之翘楚。

    听老乡说第二天也有户外队尝试上山,两人落水后放弃。


    细心的你有没有发现蛮吉和他的挂这两位重量级LV经过梯子以后梯子发生了变形,向下凹了。

    坐镇在家的老大发了一个朋友圈,描述得蛮形象。

    龙行天下户外总领队龙哥,号称“我们村我最帅”,骨灰级野驴,现在正在珠峰探路。


    老乡家的小狗三兄弟,似乎也在傲骄:无兄弟,不户外。
    在户外,人性光辉的一面展露无遗,激励人心。


    在这口大水缸面前用了近三个小时,我们两队全部通过,大家合影留念,这位是沈阳队的高连长。

    三月云妹妹拿来卫生巾,帮助安躬的鞋吸水,乃户外神器。总结:户外活动男队员背登山绳,女队员带卫生巾。


    十八缸,继续!

    开始我还担心后面还有积水,好在老天眷顾,剩余大水缸都是司马光小朋友砸过的,只需攀爬陡崖石壁即可。

    后面的缸大约有12个,形态各异,或大或小,或高或低,或陡或缓,中间是通天一条路,有铁链软梯或简易绳索,地形非常有特色。 


    有把握的地方队友们大摆POSE,难攀爬的路段十八仙过缸——各显神通。有一段陡崖,马奔蹬住崖壁,身体后仰,轻松“飞”上,轮到我和郝妹妹那是连滚带爬,也顾不得体面了。


    恐高的吉祥,是被他的好兄弟忽悠来的,在我前面爬梯子的时候我看到他打着哆嗦的双腿,虽然属新驴体弱,但也尽力帮助队友。他的兄弟蛮吉带了手台,一直陪护在伙伴身边。


    领队华南虎


    随缘,热心帮助队友。


    背着厚重相机包的满山茱萸大哥,年龄最长,体力却超常的好,眼睛也不花,攀上爬下寻找最佳位置不断为大家捕捉精彩的镜头,号称不背包腿没劲的神人。

    在美景面前充满好奇,“若狂也,若忘也”,定格美的能力异乎寻常。拥有一颗赤子之心,快乐童稚。


    大米,一直负责收绳,好像他永远都会出现在最及时的时间和地点。


    这一段梯子横撑是木头,有安全隐患,抓牢两边的铁锁链是要领。



    这一段是废旧钢材制成的梯子,相对牢固多了。


    这里是二级缸


    我是害怕的,有队友热心拍照,留下精彩瞬间。


    陡崖主要靠臂力,小妹妹功夫了得。


    这里要从石缝中钻上去


    安躬钻出来


    老乡预言无法通行的一段路

    湿滑的泥路,很难踩住,大家互相提醒,小心上行。


    这位哥穿着普通旅游鞋就来了,反应机敏、动作有效,及时止住下滑,虚惊一场。


    最后一缸后是爬升,前面就是老皮庄。


    十八缸这边垃圾较多,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南北拔绝很干净,那边是真正的驴友才会走的路线。

    驴友素质普通较高,倒是游客的范围很广,良莠不齐。一些新闻报道中动用社会公共资源去救援的事件中其实驴友是背了黑锅的,因为真驴出行,事前会经探路、多方准备,事中有处理应急突发事件的能力。


    快到老皮庄有一棵600岁的古白皮松,树形婆娑。


    老皮庄,只有一户人家。


    热汤面条,每人10元,管饱。


    注意,丽和安躬在炉子边,你们懂的。


    黄围山风景区,分为黄围山——灵湫洞、红豆杉大峡谷、白陉古道——十里河大峡谷三大区域。

    下到公路再上行就是白陉古道,包括行巅第一桥、悬天栈道和七十二拐三部分。

    白陉(孟门陉)是太行山南部最深的一条大峡谷,白陉古道有近三千年历史。陉xíng,为山脉中断的地方。轵关陉、太行陉、白陉、滏口陉、井陉、蒲阴陉、飞狐陉、军都陉等,称“太行八陉”。

    行颠第一桥,下方为修建水渠前的古桥。


    山腰处是“玉带渠”,也称“小红旗渠”。双底村将山上的泉水用这条水渠引下来,于1968-1971年修建了十里河微型水电站工程,村民用电费用低廉,所有电器享有国家补助,1984年因水源干枯停运。

    红旗渠位于河南省林州市,被誉为"太行山上的人工天河",动工于1960年2月,竣工于1969年7月,先后有81人牺牲,这两处不可同日而语。


    古道下方是深深的十里河大峡谷,壁立如削,这是南太行山最深的一条大峡谷,长约10华里,上下落差300余米,最窄之处宽不足10米,当地人俗称黑毛沟。河床的一半是公路,河道里有越野车在乱石中竞技。


    古道入口,集体砍价后通关。


    每隔三、四米用长条石将路面做隔断,有防水、防滑和固定石块的作用,先人的智慧。


    修水电站有了公路以后古道逐渐被废弃,成为了户外爱好者的天堂,后被纳入景区。


    山神庙和茶棚。
    黄围山文化底蕴深厚久远,很多古建遗迹已破坏。


    回音壁


    这边山形俊美,植被茂密,一路有悦耳的鸟鸣相伴。


    72拐
    是古道的下山之路,两侧的山峰高达300多米,深谷里山路拐了72道弯直达山脚双底村,村子原名磢底村,对于两侧有山体对峙,深谷中小路盘旋的地势当地称为磢chuǎng。


    古风


    古道上捡的瓷片


    古道出口:晋门。


    山脚下就是山西马圪当乡的双底村,有一家太行崖柏小店。这里几乎家家都有崖柏。


    待售的大小摆件


    要价一万元的太行崖柏毛料


    村子里路边就有一棵红豆杉树,不远处是红豆杉大峡谷景区。

    红豆杉因树皮为紫红色又名紫杉,是名符其实的“植物大熊猫”。

    90年代初美国发现红豆杉树皮中的紫杉醇具有抗癌功效,人们疯狂的剥取红豆杉的树皮,红豆杉数量急剧下降。现代人也用来做手串。

    上世纪80年代末,山西大学讲师上官铁梁带领自己的学生回老家晋城考察时发现了这些生长在我国最北限的南方红豆杉,后成立自然保护区。

    得知陵川要在红豆杉大峡谷内建秦家磨小型水电站,上官铁梁和首都师范大学生物工程学院李学东教授等环保人士多方论证、奔走呼吁,历时几年终于促成已开工的秦家磨水电站停建,他们是不该被遗忘的人。红豆杉得已幸存,实现了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的双赢。


    沿公路步行1.9公里至榆树湾村农家院住宿。
    村子里的古民居很有味道,可惜很多已经翻盖了新居。


    农家院边上河道里有竹阀,安静的村落,坐一会也好……


    晚饭后去村里小超市购置第二天中午的食物和水,这里还是偏远,商品种类有限。

    山村的夜晚,满天星斗清晰明亮。

    农家院新装修的,住宿干净、安静,热水是太阳能,用热水最好趁早,睡了一个好觉。



    第二天,十六将力拔南北绝。

    南北拔绝,是当地老乡紧贴崖壁修建的两段急剧升降的陡石阶,经历了十八缸后感觉这里是小菜一碟,中间是深山中大段的平缓山路,驴线累计爬升1200米,距离约19公里。


    开始早餐。
    满山茱萸和吉祥两个人选择了去红豆杉大峡谷景区,玩得也很好,灵活机动的安排。


    北拔绝的入口就在农家院房后,出发。



    走不远就开始爬升,有石头松动,大家互相提醒。


    珍珠花,因生白色小花似珍珠而得名,是我国稀有的可食用灌木。


    接着,就是北拔绝,也叫扒绝,看这位小哥的姿势就知道了。


    合影


    发现妹妹,体能很棒,花木兰,采了很多太行野菜回家。


    郝妹妹,一口标准的东北话,敞敞亮亮,开开心心。



    面壁?


    路遇挖崖柏的村民


    泉水淙淙
    从这里登上一个垭口,后面直到南拔绝之前,基本都是沿山间的等高线平缓行进。


    独角兽

    龙王庙



    古道碑记


    ”天池“


    马奔,聪明机智。


    古树、古村、美女……


    这位是老帽,悍将之一,风趣幽默。
    深山里出现了一辆罕见的摩托,这只队伍的成员个个是拍照的行家,纷纷试骑这宝贵的道具。其实这里除了南北拔绝步道,还有其它的路。



    村民在养殖木耳,也出售野蜂蜜。


    这里有留守的两位老人,土豪。


    摆在路边的梨,我们没有动,老人呼唤我们自取。

    一处废弃的房舍


    这一带有住户,岔路较多,需小心分辨。


    华南虎一直在前面提领着队伍,掌握着行进的速度。

    路边时不时有开花的树,美哉!


    三月云妹妹,总是那样开心,输什么不输气概的顽强劲儿让我敬佩。


    又一处古庙,窗子造型古朴,紫绢妹妹在拍照。


    小姑娘拍的是这个古石刻。


    来到一处突兀的岩石处,拍照的好地方。


    SUN,植物学知识丰富,还采了稀有的植物种苗回来。


    萌男,忽悠恐高的哥们来爬十八缸的人是他,是他,就是他……他做的肉酱超级好吃。


    靓女


    为自己点赞


    到下山的南拔绝了


    下来一点看

    这是南北拔绝的特点,步道全部为贴近陡崖用山石干砌而成。


    拉远一些再看


    附近为搭建石阶取石的痕迹


    南拔绝下来正好是第一天徒步的起点地八洞河村,一只雄纠纠的大公鸡羽毛油亮。


    这里的农业也已经实现了机械化。


    下得山来,后队还没人影,山脚下有户人家去讨水喝,喊了几声没人应,小山村日不闭户,自己在院子里水笼头打了水。


    人员很快聚齐,我们五个人乘坐高铁返京,多数人乘坐更晚些的卧铺,还有继续去山东游玩的伙伴。宝泉水库下山赶往新乡东站时,也许因为着急赶火车的原因,感觉汽车在公路上盘旋了很久很久,迟迟下不到平原。时间本来很充裕,却意外遭遇连续堵车,待我们奔进新乡东高铁站,闸机坚决地把车票给吐了出来,提示:“还未开始检票”,好吧,我们来早了。

    应该说时间相当充沛,我盲目担心的毛病又犯了,赶路中欣赏风景的悠闲心情多少受到影响。


    小巫妹妹的系列纪念照之一,有个性的“软”收藏。


    体力原因,我照相很少,安躬手机进水,这篇游记中绝大多数照片都是同游伙伴拍摄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视角,借用留念,衷心感谢!


    十一月七日五首

    张耒

    山与晴天晚,江连夕照红。

    高鸿知夜渚,乔木要霜风。

    买酒缸须满,温炉火屡供。

    穷通定何物,随意乐衰翁。